《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时间:2023-07-19 07:12:31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声告白》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1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此书的开篇语,这句很有哲理,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里状态,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书中一个最大的写作背景就是“种族歧视”,由于想摆脱这种歧视,把整个家庭融入到人群中去,莉迪亚父母把全部的期望寄托在莉迪亚这个混血且漂亮的特殊的孩子身上,因而她是特殊对待的,她的哥哥与妹妹是被父母全然忽视的,这个家庭环境就是畸形的,而父母对莉迪亚的厚望与宠爱最后却成了一道催命符。

其实,莉迪亚是痛苦的,不快乐的,她孤独,不合群,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外界的影响与父母的厚望让她不堪重负,最后选择了自杀。

莉迪亚的死亡救赎了家里所有人,家里所有的人开始自省,开始坦然活着,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对亲情,对周边环境开始有了最新的诠释,也就是无声的告白。此书文笔细腻,把人物内心的挣扎描述得很清晰透彻,此书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别让孩子因对父母的爱失去了自由与自我。当真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2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目录翻后的一页,写着"献给我的家人 ……此处隐藏11508个字……命......

感言: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些我们拼命想给孩子的所有,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15

《无声告白》是我花一天时间读完的一本小说。看完之后,总觉得想写点儿什么。这本小说作者是居住在美国的华裔,不明白是不是华裔的骨子里面都有潜在的自卑感,因此个性渴望“成功”或者借由子女的“成功”来赢得别人眼中的赞许,从而肯定自身的价值。所以,这部小说在种族方面、男女平等方面、子女教育方面都充满了作者主观的感受,可能很多资料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小说中的母亲是美国人,但是其言谈和行为却十分中国化,以致我读的时候总会有点儿“出戏”。我甚至我觉得,如果忽略书中的美国背景,把种族差异换成城乡差异,整个情节放到中国,也十分适宜。举个例子,家长们是不是都很喜欢送书给孩子作为礼物

中国人个性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很多家长都会将自己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所以,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很值得中国家长记住: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你是想让孩子重复一条你自己的道路呢,还是就应让他自我发现兴趣所在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浮躁的社会环境都给不了孩子自我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的时间,家长们的群众焦虑直接导致孩子们脸上呈现日益凝重的表情。

我以前坐在少年宫的大厅里观察过来来往往的孩子,年龄越小,脸上的笑容越多;年龄越大,表情越凝重。我很期望我的两个女儿脸上的笑容能够持久些。虽然在目前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很难成为现实。但是,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就应还是能够做到的。从这天开始,少一点儿灌输,多一点儿沟通,给孩子们的成长多一点儿空间和时间。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