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约星期二》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约星期二》观后感1《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莫里教授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已时日无多。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每周二都上门与教授相伴,聆听老人最后的教诲,并在他去世后将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同名影片《相约星期二》也由此而来。
“死亡”作为影片的主题和线索,传递了作者和导演对于人生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使《相约星期二》作品本身散发出浓郁的哲学意蕴。也是因为富有哲学意蕴,影片中很多醒世箴言需要细细品味和思考,才能领会一二,也不由地触发每个人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活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答案。
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影片中,学生米奇是一位一直压抑自己情感的人,以忙碌的工作来回避与女友的感情问题和各种人际关系。莫里教授看到这一点,他每次与米奇见面的拥抱和谈心,都在一点点帮助米奇打开自己的情感大门,最终让米奇意识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事。米奇之所以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因为受到成长 ……此处隐藏1151个字……而言这最后的课题,这最后的十四堂课也是自己一生最后最合适也是最好的归宿。
得意门生米奇在毕业后的确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在社会的追逐名利的大流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内心,在个人的奋斗路上慢慢地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了被动者,被时间、人际、工作甚至更多的事物逐渐控制,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日子过得了无乐趣,忙碌的时间里更多的是空虚而显得不够真实,事业爱情都遇挫的同时他开始反思,最终选择拜访昔日恩师,才渐渐地走出生存枷锁,走上了追求生活的路。
与莫里的谈话中他找回了失去的本心,渐渐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不再为了生存而忙碌,而是为了生活而努力着。相约星期二是为了圆莫里教授最后的梦,似乎也是在圆米奇自己的梦。就这样每个星期二,米奇都风雨无阻,十四个星期灭个星期的米奇都在改变,爱情找回来了,事业也回来了,莫里教授将米奇彻底改变了。其实这不是因为莫里教授的话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只是那些平凡的语句中,每一句话都戳中生存的要害,每一个字都在提醒米奇去寻找生命的美好。
生存是在所有人心中都是唯一的,那就是活着,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能一针见血地诠释生存在我们心中的意义。但是生活呢?生活可大可小,是多变的,或者换句话说它是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做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活亦是如此,每个人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受困于床,无异于死。也许这才是我对于这部电影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因为说再多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到头来成与败都是在与一个做。对于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而言,行动往往是前往生活追求的最大敌人,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侧重于想,而过多的忽略了做。受困于单纯的想,无异于死,我们是该行动起来挽救自己。毕竟生存不是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